袁绍本来打算依托幽州、冀州交界的城池,构建起一道严密的防线与新汉军对持,以期阻止新汉军进攻的步伐。尽量拖延新汉军的挺进速度,以达到用时间换空间的目的,让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征召更多的军马,开赴前线。待到他认为自己的军马不比新汉军弱之时,他就寻求与新汉军决一死战的时机。

两个实力相差不大的大势力之间,早晚都会有一场决战的,就有如袁绍与曹操的官渡之战一般。双方大战一场以决定胜负。

袁绍在寻求天下诸侯联盟不得,有心欲投曹操,却亦不适合时宜。郭图从许都带回来的消息,带回曹操的态度,让他再也拉不下脸去,还死皮赖脸的哭着要投曹操。

袁绍也有自己的骄傲,又或者说是傲娇、矜持。他的心里,在觉得自己已经走投无路的时候,凭他现在的实力,不足以和新汉朝对抗的时候,他的确是想投靠曹操,希望自己的势力与曹操的势力加起来,可以灭了新汉军,杀了刘易,这样,他也算是了结了自己的一件心事,甘心退出争霸天下之列,安心做一个安乐侯。

可是,他与曹操的关系,还真的有点微妙。少时,他是袁家世子,身份地位显赫,和曹操在一起的时候,曹操更像是他的一个跟班,起码,在表面上,曹操要对他恭恭敬敬的,不时还是拍拍他的马屁。

反正,袁绍的身份摆在那里,而曹操当时,也只不过是一个阉官之后,并且还是从孙,非曹节血脉所出。曹操之父,本就姓夏侯,有了这一层关系,曹操少时。虽然能衣食无忧,可是却被世人所看不起的,在京城洛阳,别的世家子弟。大都看不起曹操的。只有袁绍与曹操合得来。那时候,更象是袁绍罩着曹操。

现在,袁绍自己混不下去了,有心想投曹操,可是,他却无论如何也难以直接向曹操说得出口,他只能用暗示的方式,希望曹操可以主动的接纳他。这个时候,曹操如果能心思通透一点,对袁绍客气一些。主动一些,委宛一些,让袁绍能有一个台阶下,不至于太过掉面子,他一定会乐于投靠曹操。哪怕将自己手上的军马交与曹操,他亦觉没有太大的关系。

可惜,也不知道曹操是怎么样想的,居然连与他结盟都不同意,反而出言讽刺他袁绍,让袁绍一下子死了心,再不议投曹操之事。只打算与新汉朝死拼,大战一场,看看是否还有活路。

嗯,可以举一个例子,说明袁绍那样的心思。

其实,这样的例子。在后世当中比比皆是。

比如,某两人,自小一起玩大,互相的关系不错,出入同行。互相扶持,甚至打架也一起,互相无话不谈,可称之为死党。长大之后,各自有了自己的前程,大家各奔前程,不能常联系常见面了。初初,在刚开始各自打拼的阶段,就算少联系,但依然会互相鼓励,互相关心,有机会见面,亦能如以前一般,无话不谈,感情没变。

可是,感情当真的会随着时间而淡,尤其是在社会的压力之下,他们的联系就会越来越少,见面就更加少了。

有时候,命运弄人,世人在打拼的人多得海里去,世道亦是如此,并不是说同样的打拼便会获得同样的成功。两人,当中一人终于煞出头,成了一个成功人士。而另一人,却依然在打拼,甚至说有点落泊。这样一来,原本是平等的两人,在不知道不觉当中,便出现了一些不平等。

偶尔再见面,互相就显得客套了许多,尤其是谈话当中,获得成功的那个人,总想彰显一下自己比对方混得更好。而落泊的那人,却是有苦自己知,不愿意说自己的落泊。这样一来,就显得有点话不投机了。最明显的,就是在某些聚会场合当中,成功者,总会与成功者在一起吹嘘,哪怕,成功者当中,有着以前两人都讨厌的人。因此,原来所谓的死党,就显得生份了,再也找不到往昔的那种情谊。

数年之后,成功者更成功,而落泊者,却依然挣扎生存线上。因为意外,落泊者突遇紧急情况,需要资助。而所需的资助,只是那成功者的九牛一毛。(这里,如果碰到有类同情况的人就会非常的清楚。在这个时候,落泊者是多么难开口向成功者求援。)而落泊者硬着头皮,本着什么的尊严都放低,可是,成功者却一直以一个高高在上的成功者的姿态面对昔日的“死党”,让欲求援的失败者更加难以开口求援,更多的人,会就此告辞,两人之间的昔日情份,就此彻底完结,再见不再是朋友。

袁绍与曹操,就有点似这样的情况。袁绍落泊了,意欲寻求支援,甚至是想投靠曹操,可是,曹操那样的态度,让袁绍寒了心,再也不考虑投曹之事。

与新汉朝刘易开战,尤其是在他官渡之败之后,袁绍还真的没有半点信心,打心里就没有想过凭他有所损失之后的实力能与新汉军争锋。正因为如此,他才决定,采取层层阻击的策略,尽可能的拖延新汉军的进攻步伐,让他可争取到征集军马,扩张实力的目的。

但现实让袁绍感到有点绝望。

先是他认为是天险的黑山地区,居然就如此轻易的让新汉军夺了去,他现在,就仅只能依托着黑山通往冀州的一些险要地带,让韩猛及高干、辛评等人构建了防线,守住这些险要之地,防止新汉军可以直接威胁到冀州全境。

好了,黑山已失,袁绍倒还可以找一些借口说是黑山暴民暴乱的关系,而跟着下来,中山国郡之失,常山郡一大片地区之失,袁绍亦可以说是因为赵云的关系,这个老对手,曾给过袁绍在太多的苦头。所以,中山国郡之失,他亦有借口可以安慰一下自己。

甚至。再到范阳之失,袁绍也可以说是鞠义投降的关系,还有,范阳本就不在袁绍要着重考虑的地方。本就打算要放弃的了。

可是,现在,刘易亲率新汉军大军杀到了任丘城下。这才刚刚开始攻城,他手下的大将焦触就吃不消了,就急派快马前来求援,这情况不妙啊,新汉军实在是太猛了。

再经过郭图的解说,袁绍知道了新汉军之强强在哪里,再客观的分析一下他的现状,让袁绍清楚的明白了。他现在应对新汉军的策略已经失败了,想借一些坚城来敌住新汉军的前进步伐,那已经变成了一种不可能的事。

新汉军的投石机,投射的射程远,精度准。威力大。连他们的城墙都挡不住,对他们的军队形成了绝对的压制,让他们连反击的机会都没有。

说真的,袁绍知道,要是自己面对这样的情况,恐怕也会如焦触一般感到绝望,只有敌人打自己。就没有自己还击的份,这样的仗怎样打?

当然,也不是说绝对的,他们没有反击的机会,他们完全可以率军出城攻战。可是,出城与新汉军摆开了来战斗。那会死得更快。

不出城,被摧毁的可是城墙,若出城,那就连他们的人怕都保不住。

新汉军的弓箭大阵岂是吃素的?那箭雨齐射的打法,至今为止。还没有谁可以完全破解,甚至,他们亦学新汉军那样,将弓箭兵集中使用,可是,依然做不到像新汉军那样的杀伤力。说白了就是他们的弓箭不及新汉军的粮食,射程太近,对敌人形不成绝对的压制。还有,弓箭兵射出弓矢的技巧问题,他们也做不到像新汉军这般精确。可以说,新汉军的弓箭大阵,还真的是一个无解的绞杀之阵。

呵呵,他们不知道,刘易已经将后世的一些数学几何知识都运用到了弓箭大阵当中。

嗯,要知道,这个古时代的弓箭,是绝对做不到像后世枪械那般的统一的,制式的枪械,它们有着固定的射程。可是,就算是同一个人制造出来的弓箭,每一张弓,其实都有点不同的。刘易不是通过传授了数学几何的知识,引入了后世一些阻击手的观念。教会了新汉军的弓箭兵如何测定自己弓箭的有效射程,在有风的时候,顺风、逆风,微风、大风的时候,他们各自手上的弓箭,满圆射出去,大致可射到什么的距离范围,再加上仰角等等的计算,让每一个弓箭兵心里都有一个谱,知道他们只要将弓拉满圆,按某个角度,就会将箭矢大致射落在什么的范围。所以,新汉军的弓箭兵,他们的射速是极快的,取箭、搭箭、拉弓、发箭,就是这几个步骤,可一气呵成,一箭紧接着一箭,快的,每分钟都射出十到三十箭之多。

可以想象,正面冲锋新汉军的战阵,尤其是弓箭大阵,还没有谁敢说能冲得到新汉军的弓箭大阵之前,能杀得进新汉军的兵阵当中。

又或者说,可以顶着大木盾什么的推进攻击,这样,起码可以挡住弓箭的直接射杀。这个方法,其实是不错的,行动虽然慢一点,的确能克制得了新汉军的弓箭大阵,早晚会让他们杀进新汉军的弓箭大阵。但问题是,都不要忘了,新汉军还有威力更加强力的床弩,那些射程足有两里远的床弩,威力惊人,连厚木盾都可以直接洞穿,哪怕不能洞穿,单是那长长弩箭的威力,就足可以将顶着大木盾的人震死或者是击飞。

知道了新汉军的这床弩的威力之后,没有人敢以身犯险,敢迎着床弩的长箭冲杀。

纵使新汉军没有动用这种极大杀伤力的床弩,也作算可以杀得进新汉军的弓箭大阵。可是,那些护着弓箭大阵的新汉军,又岂会让他们轻松如意?

面对新汉军的陌刀兵、骑兵、重甲步兵等等,谁还敢轻易的正面与新汉军开战?尤其是在这河北平原地区,与新汉军正面开战,那就真的是自寻死路。

所以,现在的袁绍,可是守,守不住,战,又恐敌不过,他的心里。还真的别提有多无奈心急了。

如此,袁绍不得不考虑一下,是否要收缩兵力,寻机与刘易来一场大决战。